广东开平·先锋天下粮仓书店 / 艺合境建筑+东南大学
书店地址: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塘西路6号
目前在中国的不少乡村中存在着一种圆形的砖砌筒仓,过去一直作为粮仓使用。筒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因为特殊的年代背景,当时一场“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运动正在全国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亟需建设大量的粮仓,但由于当时缺少建设粮仓的资金,也缺少建造高标准仓库的钢材,因此就要求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粮仓以备用,乡土筒仓就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到了70年代中期,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的乡村都建有粮仓,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今天基本都被弃用了。
在广东省著名的侨乡及世界文化遗产碉楼群所在地江门的开平市塘口镇就留有一组五个这样的筒仓。先锋书店选址在这五个筒仓也是看中了其历史价值和其形态的特殊性。他们希望不仅能使废弃多年的筒仓被重新活化利用起来,而且能为先锋的华南地区第一家乡村书店创造一种特殊的书店空间品质。筒仓目前的所在地靠近塘口镇的边缘地带,但粮仓前的广场却是乡村市集(当地人称之为墟集)所在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里也是整个村镇的活动中心。而且其周边本身也已经有了不少乡建的项目:青创基地,民宿,艺术家和建筑师的工作室等等。
现状
书店的改造用房一共七栋,除了一字排开的五个筒仓之外,还有位于筒仓以北后来加建的一幢三层宿舍楼以及筒仓南端的二层小办公楼。筒仓与筒仓之间的也有不少加建,彼此之间并不完全独立。五个筒仓均是砖混结构,经结构检测其质量均为A级,都可以正常使用,但屋顶部分因为年久失修,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漏,亟需修缮。而宿舍楼和二层小楼则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现状情况不够理想。
▼原始粮仓结构分解图:
作为粮仓,筒仓本身具有独特且合理的空间构造。原有粮仓的室内地坪比室外广场高出了80公分,在当年粮食存储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在南方潮湿,多雨,高热的气候条件下,粮仓达到了防洪,通风,防虫等的功能,体现了过去民间建造中的集体智慧。
修缮
五个筒仓在进行空间改造之前的第一步就是修缮,这其中主要是仓顶修缮。过去这种砖圆仓仓顶的建造方式一般有四种,分别是混凝土穹顶,混凝土攒尖顶,砖砌穹顶和木屋架攒尖顶。本项目用的是混凝土攒尖顶的建造工艺。
▼改造前:
仓顶的具体做法是:先把穹顶等比例分成八瓣,然后用砖在混凝土穹顶上砌出一道道砖“龙骨”,每一瓣里的砖“龙骨”都是平行的,使穹顶变成尖顶,这一步就确定了仓顶的形状。然后再用混凝土把仰瓦(宽、曲率小)固定在一道道砖上,把俯瓦(窄、曲率大)盖在仰瓦的缝上,最后再用混凝土把俯瓦包裹起来,仓顶中心的尖尖留出孔洞来通风。这种做法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能够更快地排走仓顶上的雨水,同时砖脊在仓顶又形成了隔热层,使仓内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说这是真正的低造价的绿色建筑。“米”字形的仓顶分隔使得筒仓无论是鸟瞰还是人视都具有很好的形象感受。这样通过使用原有工艺对仓顶的修缮与再造程,筒仓的仓顶渗漏问题得以解决,并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风貌。
▼粮仓屋顶修缮:
改造策略
首先是五个筒仓及其南北两翼两栋建筑的取舍问题。五个筒仓肯定是要保留的,但两端的宿舍和小办公楼因为年久失修,结构安全性不高,且房屋的本体价值不佳,如保留会有较高的加固及改造费用,因此设计中选择将这两处房屋拆除,结合功能在原址新建的策略。另外将连接筒仓的各种搭建也都做拆除处理,这样筒仓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出其在建设之初的原始样貌。
其次,对于五个独立的筒仓而言,要满足先锋书店的使用功能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串联的方式,通过筒仓的中心,用廊道连结起来。这种方式的流线最为便捷,但缺点是除了末端,每个筒仓都会有两个开口,而且交通在中间,书店的使用功能一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一种则是在五个筒仓的一侧进行连接,这样的好处在于每个仓体只需要在一侧开口,筒仓可以相对完整地保留,人的交通动线在外围,购书和看书的行为不会受到太多的干扰。再者,筒仓的东侧面向广场,如果在这一面进行连接的化,虽然可以和广场形成很好的互动,但其立面相比原貌势必会有较大的改变,而筒仓东侧一直以来都是广场上各种活动的背景,“天下粮仓”几个字也是镌刻在这一侧的仓体之上,这形成了具有集体记忆的特殊场景。设计还是要保留下这种具有时间维度的场所氛围,而把连接体设置在了西侧,虽然这样会牺牲一定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但为村落保留了更加永恒的场所和记忆。
在确定了书店主体连接方式的基础上,两端分别设置咖啡馆和文学钟楼。最后形成的总平面是七栋建筑并置地组合在一起,这看似奇怪,但却又合情合理,也因此创造出非常独特的书店空间,而这也正是筒仓改造的魅力。
▼改造策略分解图:
书店设计–空间装置
在总图设计中,我们没有将主入口放置在朝向广场一侧,而是放在了背面的西侧,原因和现状有关。在1号仓的这一侧有一棵直径1米多的大榕树,它几乎已经和仓体融为一体,这是一副自然与时间的画面,设计想充分利用这一场景,从榕树下进入书店。广场一侧作为次入口使用,同时双入口的设计也有利于通风。主入口位于1号仓,其两侧一边是咖啡馆,一边是通过长廊相连的各个筒仓,整体布局简单明了。
就筒仓而言,每个的建筑面积约165平方米,仓体内部最低处6米,穹顶最高处8.4米左右。整个的体量和空间还是比较大的。面对这样的高大空间,设计确立了两段式的原则,下部是书架段,高度不超过2.4米,近人尺度,便于读者取阅书籍,上部用我们设计的“空间装置”来进行填充。五个仓的“空间装置”各不相同,其功能除了解决下部书架段的采光之外,更多的具有精神属性,它们同阅读空间共同构成每个仓体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剖轴测:
1号仓是诗歌仓,并兼具书店的收银区,同时也是主入口进入后的公共门厅。诗歌是先锋书店最看重的部分,因此往往将诗集设置在书店入口区域。在这里,我们没有设计书架,而是做了一个半圆形的展台来摆放诗集。展台上空是用“十字形”结构吊起的环形装置,它压低了展台区域的高度,并照亮展台。人们在取阅书籍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上部环形空间装置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不难看出,书籍在1号仓中只占了很少一部分空间,其他部分都是在烘托和创造氛围,这正是设计的初衷:书是主角,就像美术馆可以为一件作品专门设一个展厅一样,这里不用书籍做装饰。
▼1号仓分解图:
2号仓是社科仓。社科类图书一直以来都是先锋书店的优势品类,量也较大,所以在设计中我们整体沿筒仓布置了一圈2.1米高的书架,有接近40米长,书籍的量还是很可观的。同时我们在仓体中心设计了一个倒锥形的装置,装置中心是阅览和休息区,上部和筒仓6米高处相连,如同一朵盛开的牵牛花。书架区和阅览区被巧妙的分隔开来,巨大的曲面造型结合上面的一些孔洞处理,透过内外光线的变化,形成很强烈的视觉效果,读者在此宛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空间雕塑之中。
▼2号仓分解图:
3号仓是文学仓。又因为其位于中间部位,该仓也兼具多功能演讲厅的功能,为此,仓体中间设计了下沉式的坐席。根据文学仓的图书量,书架同2号仓同样布置,下沉式台阶坐席在平时可以作为休息阅览使用。另外,圆形空间是很容易产生回声的,作为演讲厅一定要做声学处理来避免。最后的措施是在仓顶设计了七个圆形的反射吊顶,避免了仓体内部的声聚焦。其特殊的形态本身就如同一个空间装置,悬浮在筒仓的上空。
▼3号仓分解图:
4号仓是生活仓。主要销售生活类书籍和部分绘本。此仓在中间设计了环形的水磨石休息座椅,座椅背后是书架,高度较低便于儿童取阅。仓体的中心设计了一个旋转钢梯,上去之后通过连廊和在筒仓外壁上打开的窗洞可以看到广场上的景象。钢连廊又同环形书架以及下面的人流相互交织和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同时在仓体上部通过一个六边形的伞状吊顶和一个曲面的空间装置,共同构成丰富的空间感受。
▼4号仓分解图:
5号仓是艺术仓。这个仓的处理首先是从空间入手。在圆形的仓体中我们置入了一个方形空间,方圆之间会形成四个夹角空间,在夹角顶部铺设发光膜来模拟天光。在其中对称的两个夹角下方各做一条弧形挑板用来放置艺术类书籍,其他部分就再也不设置书架。在正对广场的外墙处开了细长的条窗,因为方圆的空间关系,光线会在其间游走,加之本仓又将顶部的尖攒顶打开改为圆形天窗,光线会从顶部照射下来,增强了艺术仓的精神性和体验性。在这里书籍的陈列非常节制,以达到“空”的效果。
▼5号仓分解图:
咖啡厅是在拆除的宿舍楼原址上新建。设计以对比的方式,做了一个近8米高的玻璃盒子,增强了咖啡厅的开放性。咖啡厅为全钢结构,中间伞状薄壁钢柱支撑起屋顶,这里延续“空间装置”的策略,四根高大的伞柱如同四棵巨树在空间中展开,围绕钢柱摆放咖啡桌椅,如同在“树”下休憩交流,超常规的高大空间就是为了呈现这种意向。白天北侧街道对面的行道树刚好和室内的树状结构交融在一起,如同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夜晚咖啡馆的“巨树”在灯光的作用下,透过玻璃,异常醒目。
光隙画廊是五个筒仓的连接体,总长约72米。这部分的功能主要作为书店的文创销售区,并可兼做画廊的用途。因为在西侧,所以设计了带空腔的双层墙体,不仅有利于节能,双层墙之间的空腔还巧妙地隐藏了画廊吊顶内的空调管线。西侧墙体的高侧窗下为展墙,画廊中部每两个筒仓中间开圆形天窗,下设展台,很好的呼应了筒仓的形式逻辑。画廊屋顶则采用轻钢结构,上设TPO防水卷材屋面,保证了屋顶的简洁美观,白色的卷材屋面耐热耐老化,具有高反射性,适用于当地的夏季防热需求。为了不破坏原有粮仓的墙体,画廊屋面结构与原有的粮仓墙体结构脱开了60公分的距离,形成弧形天窗,一道道弧形光隙洒进室内,画廊中的光影丰富动人。
文学钟楼设置在最南端。开平是碉楼之乡,各种形态的碉楼众多,所以这里设计了一个高约17米的塔楼以呼应这种地域性。钟楼向南是农田,登高望远也是文学的某种意境,以此延展书店的氛围。塔楼的设计用一个不规则的如“游龙”般的黑色钢楼梯来串联不同的高度和方向,看广场,看筒仓,看田野…
▼文学钟楼仓分解图:
五个筒仓之间各个不同时期的搭建做了整体的拆除处理,筒仓形态更加完整。但也因此在筒仓外壁不同的高度留下了一些“奇怪”的痕迹,空中的门,筒仓编号以及“天下粮仓”四个大字等等。设计将这些“痕迹”都保留了下来,但整个立面又用最初的构造做法刷白出新,保留的痕迹也都被蒙上了一层白色,原来的门,门栓,编号,字等都还在,但却转化为记忆的“装置”,去功能化后转化为某种装置艺术。
旧改项目通常还要面对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设备和构造的处理。为了尽可能地保持建筑内部原有的形态,除了西侧长廊外,筒仓和咖啡厅是不设吊顶的,如此就需要对室内空调机和管线等进行隐藏设计。西侧画廊外侧加建了一条2米宽的设备长廊用于安置空调室外机和配电间,并用定制的镂空花砖墙和爬藤植物来加以遮蔽。前文提到,原有的粮仓为了防洪、通风,室内地坪比室外广场高出了80厘米,由此我们将整个书店其他部分室内地坪都抬高至粮仓地坪处,不仅避免了广东雨季时有可能的洪水侵袭,地坪以下架空的部分还可利用作为设备管廊。咖啡厅和筒仓内部空间的空调室内机被巧妙地安置在家具和书柜中,与室外机连接的风管和其他设备管线被隐藏在架空的设备管廊中,从而尽可能地保留了室内空间的纯净。
▼木制表达:
▼总平面图:
▼平面图:▼塔楼平面:▼立面图: ▼光隙画廊剖面:▼咖啡厅剖面:
项目空间信息:
- 空间名称:先锋天下粮仓书店
- 空间类型:商业空间、文化空间、主题书店、咖啡书店、建筑改造
- 空间地址: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塘西路6号
- 设计公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艺合境建筑设计事务所
- 设计团队:杨志疆、周妍琳、傅铮、杜淦琰、段菡萏、杨光、李继津、周明灿、白宇、邱珺婧、李亮(结构)、李鑫(暖通)、叶飞(电气)、贺海涛(给排水)、张磊(智能)、谢斐然(实习)、毛珂捷(实习)、姚秀凝(实习)
- 合作方:云海设计(COD)、江苏兴业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高敦(GODEN)国际照明设计
- 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 空间主材:混凝土、金属板、玻璃、ALC、TPO
- 摄影版权:存在摄影
- 项目客户:先锋书店、开平市塘口镇人民政府
编辑版权©️SOHO设计区(sohodd.com),未经许可禁止以“SOHO设计区”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包括且不限于: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转载请注明转自“SOHO设计区网站”。所有项目照片/设计图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部分内容源自网络公开资源或用户分享,如若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